电脑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玻璃 > 玻璃动态 > 企业文化

精准“押题”的“王牌导师”——记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彭寿

来源:凯盛人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6日

  今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凯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盛集团”)董事长彭寿曾访问中国建材杂志社,当时正是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平稳,各行各业积极复工复产的时刻,在接受本社专访时,他指出了许多可能发生的情况和转危为机的对策,频频道出金句。事实证明,彭寿的眼光一如既往的敏锐独到,他的许多预言都一一实现。

  几个月过去,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凯盛集团研发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斩获了工博会最具含金量的CIFF大奖,这项大奖肯定了凯盛集团在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中做出的成绩,也肯定了凯盛集团为疫情防控和全人类的生命安全所做出的贡献。正如彭寿几个月前所说——“凯盛将为行业书写一份转危为机且服务民生的战略调整范本”,在新的形势下,他带领着凯盛集团又一次走在了前头。面对愈加复杂的国际新形势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彭寿再一次做出了不同凡响的成绩。

  凯盛集团作为科研院所转型发展的成功典范,一直走在玻璃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的前列。2019年凯盛集团完成收入超270亿元,完成利润超14亿元,2014~2019年收入复合增长率31.3%,利润复合增长率20.1%。今年疫情暴发以来,我国经济形势走向低迷,各行各业都面临着重重危机,面对这种情况,彭寿带领着凯盛集团紧跟党和国家的步伐,在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引领下,化危为机,逆势而上,1~9月份,凯盛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净利润超10亿元,同比增长38%。如今,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玻璃新材料领域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效能最高、产业体系最完善的领军企业之一,是建材行业特别是玻璃新材料行业绝对的优等生。

  而取得这样优异成绩绝非偶然,成绩来源于凯盛集团厚积薄发的综合实力,也来源于彭寿眼光独到的发展思路。如果说,凯盛集团是建材行业的优等生,那彭寿就是在科技创新和企业管理上精准“押题”的“王牌导师”。

  第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强调了科技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鼓励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彭寿曾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凯盛集团以玻璃新材料为核心,向显示材料、新能源材料、应用材料不断创新发展,开发出系列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成果、新产品,保障了信息显示、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诸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在显示材料领域,凯盛集团在2018年稳定量产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2019年9月,成功下线中国首片8.5代浮法液晶玻璃基板;2020年8月自主开发全球唯一全流程化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系列超薄电子玻璃产品的重大突破为我国信息显示产业的补链固链强链提供了核心材料支撑。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凯盛集团量产世界最薄1.5毫米高透光伏玻璃,推动了晶硅太阳能电池由单玻组件向双玻组件发展;成功下线世界最大单片面积1.92平方米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研发出世界最高光电转换率达19.2%的铜铟镓硒发电玻璃冠军组件,引领了我国新能源领域的产业与技术变革。在应用材料领域,研发生产的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已实现量产,并成功用于万米深海探测装置,打破了国外垄断;高硼硅防火玻璃建成国内首条示范线,产品远销海外……

  今年以来,受国际社会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争端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不少行业发展陷入了迷茫和困境。但这些情况对凯盛集团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玻璃新材料科技型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强有力地推动着企业前进的步伐。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彭寿带领团队持续攻关疫苗用中硼硅玻璃管“卡脖子”关键技术,并成功研发、实现量产,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急需材料保障。同时,进一步推动疫苗用玻璃瓶全产业链有机衔接,为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等疫苗研发生产机构免费提供1000万支疫苗玻璃管,为疫情防控斗争做出了贡献,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了关键材料保障。

  第二、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在彭寿的领导下,凯盛集团始终以科技体系创新作为赢取战略竞争新优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法宝,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在战略引领上,今年上半年,凯盛集团在中国建材集团的部署指导下,确定了以玻璃新材料为核心的“1336”战略规划,为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集聚了力量;在平台建设上,充分发挥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资源优势,在安徽省唯一获评优秀的玻璃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加速玻璃新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速创建国家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与国家先进光电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构建新型研发平台体系,培育企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在科技转化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并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不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深度融合,加快原创科技成果的链式、体系化转化,加速构建千亿级玻璃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些模式与机制上的部署与调整,为凯盛集团奠定了战略基础,也为后续深化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突破卡脖子技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除了科技、创新,彭寿最常提到的一个词是——“卡脖子”技术。

  “卡脖子”技术也可以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彭寿认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老百姓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国内国际新发展格局的需要。以玻璃行业为例,长期以来,信息显示面板是我国仅次于芯片、石油、铁矿石的第四大单一进口产品,而面板的关键原材料——基板玻璃一直受到国外“卡脖子”制约。

  彭寿反复强调,中国玻璃的未来发展之路,一定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忌因一时的甜头或困难停下创新前进的步伐,“不能当土财主,要做创新的领头者”。

  因此,近年来,凯盛集团通过持续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突破了多项玻璃新材料的“卡脖子”制约,保障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原材料的安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特别强调“安徽这几年在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的成绩”,高度肯定了凯盛集团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近期召开的企业家、经济社会领域专家、科学家三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他对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希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针对总书记的期望,彭寿说,下一步,凯盛集团要以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方向,同时抢抓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一要面向世界最前沿,加强玻璃新材料新技术研发,持续推进11/10.5代液晶玻璃基板、OLED玻璃基板等显示玻璃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攻关;二要面向经济主战场,加速玻璃新材料新成果转化,持续强化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光热玻璃、发电玻璃等新能源玻璃技术提升与成果转化;三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紧玻璃新材料新产品突破,持续聚焦航空航天玻璃、核废料包裹玻璃、微晶玻璃等特种玻璃应用基础与工艺技术研发;四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玻璃新材料医学领域应用,持续深化中性硼硅药用玻璃应用研究,努力开发出品类更全、质量更优、运用更广的优质产品,全力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在实现跨边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中,真正把握科技最前沿风向标,引领中国玻璃新材料走向世界。

  第四、认清现状,找准问题和突破点

  建材行业是我国的传统制造业,是与国内生产、投资和消费需求联系最为紧密的基础性产业之一,也是当前转型升级需求较为迫切的行业。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但价值链偏向于中低端、智能化高端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比如,我国普通浮法玻璃产能世界第一,但优质浮法玻璃占比仅约40%,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11代TFT液晶玻璃基板等高端产品仍受制于人,同时,智能化关键工序数字化工具普及率普遍低于50%。所以,彭寿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摆在建材行业科研工作者面前最大的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融通创新,助推行业和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而主要突破点他认为有以下几项:一要强化原始创新,从前沿出发,从国情出发,从实践出发,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培育更多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尤其要聚焦基础建材转型升级和攻克“卡脖子”新材料方面。二要抢抓“六新”机遇,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强化5G、大数据、AI等新技术在企业现有生产线改造以及新生产线建设中的应用。三要加速融合发展,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材领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

  彭寿坦言,近年来,虽然凯盛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取得了一些关键突破,但与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需求相比,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中国建材集团提出的目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对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支撑仍显不足,同时开放合作的程度仍有待提升等。未来,要针对这些不足把握住正确的“解题思路”——努力“补短板”“锻长板”。

  首先是对标国际一流,加强战略管理,持续提升战略引领能力,达到主责主业突出、国际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战略管理意识更强、投资决策更科学的战略发展新高度。第二是努力做优产业,聚力打造“长宽高”模式的产业链条,围绕核心主业不断做长产业链,围绕关联产业不断做宽供应链发展,围绕技术迭代不断推动迈向高端。第三是强化开放合作,围绕“两个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第五、建材行业与新发展格局

  虽然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但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黄金周国民消费数据稳定了“军心”,建材企业也在这庞大的消费市场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面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彭寿认为,加快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助力我国经济恢复和较快增长的现实举措,也是推动供给需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均衡、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尤其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彭寿特别强调,要注意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技术问题,而是重塑我国经济发展优势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对于国家的未来、行业的未来、企业的未来,彭寿充满了信心。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彭寿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国家是有坚实基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了制度环境。与此同时,我国劳动力、资本、技术三大要素更加匹配,为“以外促内”转向“内外互动”创造了条件。

  当然,构建新发展格局也面临一些挑战,彭寿认为主要是国民经济循环还有梗阻,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在微观层面,技术“卡脖子”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等,导致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的循环存在堵点;在中观层面,实体经济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冷热不均,城市和农村双向流动机制尚未形成;在宏观层面,收入差距扩大给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国民经济循环带来压力。

  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彭寿的破题是——根本上要靠改革创新。

  一是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热情,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二是通过完善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健全公平竞争制度,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三是通过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疏通供给和需求的传导机制,提高经济循环效率。四是通过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放开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五是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更好发挥企业“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即将开启的“十四五”规划面临新矛盾、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任务等一系列新情况,是迈进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针对这样复杂的时代背景,彭寿针对“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了他的想法:要集聚各方资源,形成共建共享合作机制;要对标世界一流,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坚持创新驱动,以前沿科技支撑实体经济。

  以恒心,办恒业

  彭寿作为一家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对企业家、科学家这两个身份有着自己特殊的认识。

  他认为,新时代的企业家精神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一是爱国情怀,这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本质要求,是企业为国担责、为民分忧的根本保证;二是勇于创新,这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精髓内核,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不断超越的动力引擎;三是敢于担当,这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特殊使命,是企业和企业家社会责任的集中体现;四是追求卓越,这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体现,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五是国际视野,这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时代要求,是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而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彭寿所理解的科学家精神,一是对于创新领域的坚守,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彰显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执着,把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到极致;二是要有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葆有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之初心,把个人理想与党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三是全力教新人育新力的情怀,坚持领风气之先,加强科普宣传,关心爱护青年,引导创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社会风气,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让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激励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科学研究,都需要有这样一份“恒心”,有这样一份信心、意志去登上高峰。

  既懂管理,又通技术,这样的人不少;但既是优秀企业家,又是卓绝科学家的人难得一见。彭寿是建材行业中极少数能在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双领域获得如此高成就、高贡献、高评价的,每年的建材行业新闻人物、科技人物,他总是榜上有名,大家已经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他。面对这些沉甸甸的关注与期望,彭寿也从未让人失望,他每年都有新动向、大新闻,他所带领的凯盛集团每年也都有新技术、新产品轰动业界。

  自去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彭寿更是引人注目,多次在两会等国家大型会议活动中发出建材行业的声音,展示建材行业的新面貌,让更多人了解建材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促成跨行业合作的探索。

  “这些身份与荣耀从来都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行业是我的后盾,没有行业的发展作为支撑,我将什么也不是,”他感慨,“我现在有了更好的机会向行业外发声,也有了更大的责任和义务,为行业思虑,为行业出谋划策。”

  我们也相信,有更多像彭寿这样眼光独到、思维敏捷,搞科研、办企业有恒心,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王牌导师”,建材行业一定能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中乘势而上,助力国家全面开启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自力更生发展之路。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