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联合会 > 行业信息

建材行业国际低碳视野

来源: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2日

  1. 德国水泥协会推出“水泥碳足迹等级”推动低碳水泥应用

  2月5日,德国水泥协会(VDZ)宣布推出“水泥碳足迹等级”(CCC)标签,旨在促进低碳水泥的使用。该标签可帮助用户根据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轻松识别和比较水泥产品。此举源于德国经济与气候行动部(BMWK)于2024年组织的相关会议上制定的气候友好水泥产品排放标准。该标签可用于公共采购和私人招标,并支持可持续认证及低排放建筑项目的潜在补贴。CCC标签根据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水泥分为不同等级,A级水泥排放量为100-200kg CO2/t,"近零"水泥的排放量则低于100kg CO2/t。该体系借鉴了国际能源署(IEA)模式,并由行业、学术界和商业界合作共同开发。

  来源:《国际水泥评论》International Cement Review

  2. 圣戈班用生物液体燃料生产平板玻璃

  2月7日,法国圣戈班集团在阿尼什(Aniche)工厂成功试用源自木材工业的生物液体燃料作为建筑平板玻璃生产的替代能源。在为期三天的试验中,该燃料替代了30%的传统能源,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使用天然气减少超过80%。此次试验的成功符合圣戈班集团的环保战略,助力其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集团致力于降低高碳排放生产方式,并推动建筑行业的能源转型。

  来源:《玻璃杂志》(Glass Magazine)

  3. 住友商事推动低碳水泥技术落地

  2月7日,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宣布,与美国加州初创公司Fortera签署合作协议,携手旗下住友大阪水泥,共同开展低碳水泥厂的可行性研究,并计划于2026财年在日本建设试点工厂。未来,住友商事还将探索这一模式在亚洲其他地区的推广应用,推动低碳水泥技术的普及与发展。

  来源:《全球水泥杂志》(Global Cement Magazine)

  4. 三菱水泥推出负碳人工砂

  日本三菱宇部水泥株式会社(MUCC)于2月6日宣布开发出负碳人工砂产品“GX-e Beads”,该产品由含钙的工业副产物制成,并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加速碳化技术,可从每吨烟气等来源吸收80-250公斤的二氧化碳,通过造粒和固化工艺生产出人造细骨料,使其实现净负排放。该人工砂可在常温下采用干法工艺生产,无需特殊反应设备。该产品可作为细骨料用于普通强度混凝土,并适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OPC)或掺合水泥体系,实现与传统混凝土相当或更优的性能和强度。MUCC表示,该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预拌混凝土及二次混凝土制品领域,为建筑行业提供低碳解决方案。

  来源:《全球水泥杂志》(Global Cement Magazine)

责任编辑:褚赞赞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