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木萌动,万物蓬勃,向新而生。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如期开幕。代表委员肩负重托相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今年两会前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召开2025年建筑材料行业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通讯会,向来自建材行业的17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交流了这一年的行业发展情况,并形成资料汇编。
多位代表委员不约而同表示:“这场连续四年举办的交流活动,已成为建材界建言献策的重要前哨站。这份沉甸甸的资料,不仅展现了建材行业在‘双碳’目标下的担当,更提供了履职的重要参考。将积极建言献策,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为行业发声。”
谋发展:创新驱动 产业链转型“加速跑”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任务,为建材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在这场产业变革浪潮中,代表委员们聚焦技术创新、产业链转型,以及以标准引领建材质量全面提升,勾勒出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路径。
“近年来,我国建材领域围绕‘绿色材料—绿色环境—绿色能源’的全产业链转型要求,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开发出新型混凝土、节能玻璃、薄膜发电玻璃、新型石膏板等一系列新型建材,并积极推广应用,加速提升了我国建筑的绿色、低碳、安全、功能水平,为我国人居环境的整体改善提供了基础材料保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兼科技委主任、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主任彭寿话语间,一个由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交织而成的未来人居图景渐次展开。
今年,“好房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建材行业代表委员对此深表振奋,建筑建材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聚焦“好房子”建设,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呈现新图景。
“要围绕‘好房子’建设,将材料和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绿色化、智能化和舒适化结合起来。”彭寿认为,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生产制造—下游应用”的可持续生态体系,已成为“好材料支撑好房子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此,他建议,加快建设国家级建材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由建材与建筑企业主导,聚焦高品质建材系统解决方案,打造集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为一体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统筹部署“十五五”时期“好房子”高品质建材重大专项,聚焦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关键需求,科学制定细分领域和关键技术指标清单;持续完善“好材料”产品质量追溯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国家层面“好材料”产品使用说明机制,增强“好材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能力。
不仅要建设“好房子”,还要改造“老房子”。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奥润顺达集团总裁倪海琼建议布局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推广超低能耗改造、在‘气代煤、电代煤’地区大力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做强超低能耗建筑产业赋能银发经济新业态。”
在产业链协同创新层面,金晶(集团)有限公司的实践印证着新型建材创新转化的速度。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介绍,该公司第三条TCO玻璃生产线投产,使我国钙钛矿核心材料国产化率跃至95%以上,“玻璃上的电站”从概念走进现实。继2024年两会建议将“以钙钛矿、碲化镉柔性电池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产业链”纳入国家重点支持产业链目录后,今年他再次呼吁将钙钛矿产业链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列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的双向奔赴正在形成新动能。“去年,在国家推出的‘以旧换新’拉动消费新动能的政策支持下,广大消费者实现了家居、建材、汽车、家电等换新,提升了生活质量和品质,也对拉动经济增长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今年带来了助力“焕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内需方面的建议。
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行业创新生态的构建已结出丰硕成果,标准体系的完善正引领建材质量全面提升,“好材料支撑好房子建设”的协同发展正在加速。从实验室的创新火花到生产线的智能跃升,从单一技术突破到系统生态构建,建材行业正以创新链的“强引擎”驱动产业链“加速跑”。
谈智变:主动求变 拥抱AI等新技术
当前,DeepSeek引发的AI浪潮席卷全球。这场由AI驱动的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建材行业的发展基因,新材料与新技术形成双向赋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研发、制造的科技攻关,已是当务之急。
彭寿认为,AI将成为“超级助手”,推动材料研究范式实现从经验型到数字型,再到人工智能型的改变,催生更多新成果。同时,技术迭代也离不开材料支撑。所以,要用人工智能赋能材料创新,用材料成果支撑人工智能发展。
作为突破5G和AI算力瓶颈的关键材料之一,低介电玻璃纤维被广泛应用于AI服务器、高频高速通信基站等领域,是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伟介绍,今年年初,随着两条低介电纱生产线相继投产,该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低介电电子玻纤及制品的企业,实现了相关产品的稳定量产和国产化。
“国产大模型的崛起,为整条产业链带来了更多机遇和成长空间,而我们以材料上的突破,为AI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李志伟表示,今年参会,他将继续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呼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端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加强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高素质技术人才,加快推进国家集成电路用电子材料产业发展。
智能制造的突破同样令人振奋。当数字技术的触角延伸至传统车间,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的叠加效应,焕发出惊人能量。在九牧集团的“绿色黑灯工厂”,机械臂、AGV物流机器人、数字孪生系统的完美配合,让卫浴生产迈入“无人化”时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副会长、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介绍,公司去年产值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今年一季度订单额完成预定目标的130%。下一步,将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优势,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生态创新,共生共赢,引领卫浴行业步入AI与机器人新时代。
今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中,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建材企业的智能工厂在列。“我们正全力打造新材料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保持研发投入超过年产值6%。”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路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训美的话语中透着底气。通过智能工厂建设,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44%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9%,生动诠释着“智造”带来的变革。
“主动求变”的思维正在实践中不断显效。近年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连续发布的四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中,已涌现出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建材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2024年成立的建材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心,更是形成推进行业拥抱数字化“大潮”的有效合力。当传统产业主动拥抱数字浪潮,建材行业的AI“智变”故事必将翻开更精彩的篇章。
聚共识:绿色转型 构建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2024年,建材行业全面绿色转型的宏观环境已经确立,行业“双碳”战略实施进入深水区。如何统筹发展与减排、当前与长远的问题,寻求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路径转变的有效手段,成为代表委员的核心关切。
全国政协委员、环球石材(东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新胜认为,当前,石材业正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向着更规范、技术更先进、更环保等方向升级。他从矿山绿色开采、加工过程基本消除粉尘、废水收集处理,以及石屑、边角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新常态下石材行业转型升级的最新进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云飞以深化矿山的智慧化转型实践为例,强调推动水泥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要实现水泥行业的绿色低碳、安全且高质量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是核心所在,这对于稳固行业效益、削减污染排放以及加速碳减排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曹晖分享了企业转型经验。他表示,在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指引下,福耀集团近年来加大对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通过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不仅实现了节能降耗,更成为全球玻璃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共识在沟通中凝聚,蓝图在履职中绘就。与会代表委员一致表示,将紧扣“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的目标任务,以绿色转型为基、科技创新为魂、开放合作为翼,推动建材行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十五五”规划正待谋划,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承载新的时代使命,建材行业加快推动构建现代化建材产业体系的步伐更加坚定。当春天的故事遇上建材的变革,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终将化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