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材科技 > 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查询
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及水致损伤
- 专业类别 :
基础研究类
- 获奖时间 :
2019年
- 获奖等级 :
二等奖
- 完成单位 :
青岛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项目介绍 :
项目属于混凝土领域。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在全寿命服役期间,水分的侵入及其与混凝土材料微结构的相互作用是导致混凝土性能退化及耐久性能劣化的关键诱因。围绕“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这一核心问题,项目在水泥基材料水分传输可视化追踪、多相非饱和传输与孔结构演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有益的研究成果。
项目的主要科学发现为:(1)创造性应用中子成像技术,突破混凝土材料不透明局限,实现水泥基材料水分动态传输的可视化追踪。(2)基于多孔介质多相流动理论,阐明了水分毛细吸收、渗透和扩散三种传输模式间的潜在关联机制,创建了水、气和离子非饱和传输性能统一模型;揭示了纳米孔干缩湿胀是水泥基材料体积变形的根本原因。(3)发现了混凝土冻融损伤梯度现象,揭示了损伤梯度对毛细吸水和氯离子传输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内损伤与应变的定量关系,率先提出了基于表观热膨胀系数和残余应变的内损伤无损评价方法,实现了混凝土冻融损伤的无损定量表征。4.揭示了应力水平对水分传输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持荷损伤非饱和混凝土水分时空分布计算方法;揭示了荷载-冻融-盐溶液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损伤劣化机理,实现了服役混凝土冻融损伤定量分析。
该项目发表20篇核心论文(JCR一区论文16篇,其中水泥混凝土领域最具影响力的TOP1期刊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论文7篇)被同行他引总次数为 530次,其中 SCI他引次数294次,单篇最高他引41次。相关研究成果为深入理解和研究混凝土物质传输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为准确、实时评价服役混凝土内部损伤与耐久性时空演变提供理论支持。
联系方式:建材科技奖励办公室 电话:010-57811082、010-57811517 邮箱:jclhhkjb@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