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建材:上半年建材周期景气提升 龙头继续领跑 |
|||
来源:新浪综合 |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4日|||
摘要:
协同限产常态化,水泥供需较好,价格、盈利持续提升;从需求、盈利提升 2个维度看, 南方强于北方。 |
|||
水泥: 协同限产常态化,北方以价补量、南方量价双增。 协同限产常态化,水泥供需较好,价格、盈利持续提升;从需求、盈利提升 2个维度看, 南方强于北方。 供给侧改革、环保高压等政策环境使得水泥自主控量保价联盟较往年坚实;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增速维持较高水平,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同比略增 0.4%, 需求持稳。行业库容比中枢降至 2012 年以来低位。上半年全国 42.5 水泥含税均价约 341 元/吨、同比上涨 87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提升约 49 元/吨。南方需求、盈利修复情况均较好, 京津冀龙头整合挺价驱动盈利水平显著修复、但需求较差,其他北方区域需求下滑、盈利弹性偏弱。 企业表现:协同限产北方龙头以价补量,南方龙头量价齐增。 2017 年上半年样本企业水泥销量合计约达 5.4 亿吨, 同比口径同比降约 0.9%,增长表现弱于行业,协同限产保价下运行规范的龙头企业销量的损失高于其他中小企业(京津冀表现尤为明显: 冀东水泥(18.200, 0.31, 1.73%)销量同比下滑约 19%)。 销量: 南方企业强于北方,西藏、宁夏企业增长表现突出。 上半年南方水泥企业量增表现较强,如海螺量增 4.7%、 华新内生量增 3.5%、塔牌量增 6.6%、中材水泥量增 3.2%、西南水泥量增 1.2%; 北方企业量增表现弱势,如东北的北方水泥销量下滑约 20%; 西藏天路(11.930, -0.03, -0.25%)、宁夏建材(13.040, 0.48, 3.82%)水泥量增分别约 25.3%、 14.8%。 价格、盈利: 普遍提涨,京津冀鲁豫水泥企业提涨幅度领先。 上半年可比口径下样本企业水泥熟料吨均价约 244 元、同比提升约 56 元。京津冀鲁豫作为受环保高压影响最显著的区域,政策指引下自律性的供给收缩执行领先,水泥价格提涨幅度领先。上半年中联水泥、山水水泥、冀东水泥、天瑞水泥均价提涨约 85、85、 81、 62 元/吨。上半年冀东水泥吨毛利约 69 元、同比提升 49 元。 A 股水泥企业经营回顾: 2017Q2 盈利水平恢复至 2011 年以来较高位; 产能新增继续缓慢,负债率持续下行;资本开支维持低位,经营性现金流良好。 玻璃: 供需状况良好,原片盈利显著改善。 上半年玻璃库存维持相对较低水平,全国玻璃含税均价为 74 元/箱,同比上涨 25%。 A 股上市企业中原片占比高的企业(如旗滨、金晶、耀皮)盈利提升显著优于深加工及其他业务占比高的企业(如南玻 A)。企业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期末“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同比略有提升。 玻纤: 供需相对平稳, 高低端产品景气分化。 期末全国玻纤池窑在产产能较年初增长约 2%, 供给较为有序;玻纤纱下游分散, 需求受益于本轮欧美、国内制造业复苏。 2017 年上半年高端产品占比高的原纱型企业盈利增长表现较好,板块核心业绩贡献源自中国巨石(10.220, -0.07, -0.68%)、中材科技(23.100, -0.02, -0.09%)(旗下泰山玻纤贡献较大)。 管材: 收入回暖,原料成本上行侵蚀盈利,伟星新材(18.070, -0.03, -0.17%)一枝独秀。 A 股上市管材企业收入增长继续回暖。 但受原材料(PVC、 PP 等化工产品,水泥、钢材等)价格上涨影响,同时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有时滞,板块利润降幅明显。 家装零售管道龙头伟星新材在收入及盈利增长表现、盈利水平的稳健性上一枝独秀。 耐火材料: 受益下游回暖、景气有所好转。 上半年耐火材料下游行业(钢铁、玻璃、水泥等)经营状况显著好转,耐火材料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其他建材: 需求回暖、成本上行,优质龙头转嫁成本能力相对较强。 上半年地产产业链上的其他建材企业受益于地产回暖、需求环境不错,同时上游原材料(如各类化工品、水泥、煤炭、护面纸、木纹纸)价格上行压力下企业推动价格提涨,整体收入增速很高;但大部分品类难以完全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利润增速滞后于收入增速。石膏板、防水材料、装饰板材、装饰涂料龙头(北新建材(17.100, 0.30, 1.79%)、东方雨虹(35.440, 0.02, 0.06%)、兔宝宝(13.060, -0.13, -0.99%)、三棵树(62.100, -0.76, -1.21%)) 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相对较强,净利润增速弱于收入,但总体增长水平不错、显著优于整体板块表现。 风险提示: 1)地产、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下行; 2)原材料价格超预期上涨。 1.水泥: 协同限产常态化,北方以价补量、南方量价双增 1.1行业景气: 协同限产常态化,景气继续提升 2017 年上半年水泥需求态势总体平稳。 上半年地产、基建投资增速分别约 8.5%、 21.1%, 地产投资韧性较强,基建增速维持较高水平。 水泥需求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约 11.1 亿吨、同比略增 0.4%;其中第 2季度产量约 6.7 亿吨、同比增 1.0%,增速较第 1 季度有所提升。考虑 2017 年上半年行业库容比的显著降低,行业实际需求表现预计好于产量表现(上半年熟料产量同比增约 2.9%,与水泥产量增速差异较前期扩大)。 协同限产常态化,水泥供需态势不错,价格、盈利景气持续提升。 供给侧改革、环保高压等政策环境使得水泥自主控量保价联盟较往年坚实,水泥供需态势不错,行业库容比中枢降至 2012 年以来低位。 1)去年冬季(2016 年 11 月至 2017 年 3 月)在供给侧改革、环保高压等政策背景下, 北方(覆盖范围华北、东北、西北、山东、河南十五省市区)采暖季错峰限产执行力度较往年提升,企业、协会、地方政府共同推进区域水泥产能发挥时间的缩短,以减少恶意竞争,控量保价。 此外,部分需求表现相对一般的北方区域 2017年开始明确推进夏季限产。 2) 北方采暖季错峰限产的保价效果对南方水泥企业示范意义凸显,2016~2017 年南方以冬季、春节、雨季、高温、 用电高峰、环境应急时段等为契机的协同限产现象比往年显著增多, 南方区域限产安排逐步规范化。 3)上半年水泥行业自律性限产使得供给秩序较为有序,库容比持续走低,2017 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库容比约 60%,同比降约 10 个百分点,中枢水平降至 2012 年以来低位。 2017 年上半年全国 42.5 水泥含税均价约 341 元/吨、同比上涨 87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提升约 49 元/吨; 第 2 季度水泥均价约 349 元/吨, 同比、环比分别上涨87、 18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提升约 51、 17 元/吨。 ![]() ![]() ![]() ![]() ![]() 南强北弱的区域分化延续,综合来看南方需求、盈利表现较好,京津冀需求较差、龙头整合挺价驱动盈利显著修复。 南方需求表现强于北方。 上半年华东、西南需求增速领跑全国(水泥产量同比分别增约 3.1%、2.5%),中南总体持稳(水泥产量增速约 0.7%),华北、东北、西北需求下滑(水泥产量同比分别降约 12.6%、 4.8%、 0.9%) 。 分省市区来看,上半年华东六省一市需求增长稳定性较强,华南两省一区、 西南云贵两省增长表现不错, 西藏、宁夏需求增长表现突出(水泥产量同比增约 23.1%、24.7%); 京津冀水泥需求上半年下滑幅度较大(产量同比降幅分别约 32.7%、14.1%、13.3%) ,预计与区域基建落地进度缓慢、环保以及特殊活动应急停工停产频发有关;其他需求降幅达两位数的区域有内蒙古、甘肃。 南方、京津冀的盈利水平修复情况较好, 其他北方区域盈利景气整体偏弱。 华东: 2017 年上半年华东高标水泥均价约 338 元/吨,同比上涨 87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增约 49 元/吨; 第 2 季度均价约 353 元/吨, 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84元/吨、 28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增约 49、 26 元/吨。 西南: 2017 年上半年西南高标水泥均价约 328 元/吨,同比上涨 81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增约 44 元/吨;第 2 季度均价约 327 元/吨,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78元/吨、 -2 元/吨(第 2 季度环比来看云南、四川表现较好,均价环比涨幅约 15、 16元/吨;重庆、贵州价格表现较弱,均价环比降幅约 22、 17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增约 43、 0 元/吨。 中南: 2017 年上半年中南高标水泥均价约 358 元/吨,同比上涨 97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增约 58 元/吨;第 2 季度均价约 354 元/吨,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86元/吨、 -8 元/吨(河南、湖南、广西、海南 2 季度均价环比下降,湖北、广东环比涨价),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增约 50、 -5 元/吨。 华北: 2017 年上半年华北高标水泥均价约 355 元/吨,同比上涨 123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增约 80 元/吨;第 2 季度均价约 372 元/吨,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133元/吨、 33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增约 90、 31 元/吨。 其中,京津冀盈利修复尤为突出,上半年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提升 102 元/吨,其中第 2 季度同比、环比分别提升 107、 30 元/吨,主因区域龙头冀东水泥、金隅股份(6.980, 0.05, 0.72%)整合后在京津冀执行提价策略。 东北: 2017 年上半年东北高标水泥均价约 340 元/吨,同比上涨 42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增约 11 元/吨;第 2 季度均价约 360 元/吨,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53元/吨、 40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增约 23、 36 元/吨。 西北: 2017 年上半年西北高标水泥均价约 319 元/吨,同比上涨 69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增约 34 元/吨;第 2 季度均价约 329 元/吨,同比、环比分别上涨 73元/吨、 20 元/吨,水泥煤炭价格差同比、环比分别增约 38、 19 元/吨。 ![]() 1.2 企业表现: 协同限产北方龙头以价补量,南方龙头量价齐增 我们以 A 股、 H 股水泥企业为样本,考察水泥板块量价表现。样本企业包括海螺水泥(23.490, 0.01, 0.04%)、 华新水泥(13.560, 0.11, 0.82%)、 万年青(8.230, 0.12, 1.48%)、 上峰水泥(10.820, 0.19, 1.79%)、 福建水泥(9.960, 0.10, 1.01%)、 四川双马(23.060, 0.00, 0.00%)、 塔牌集团(13.920, 0.16, 1.16%)、同力水泥(20.590, 0.27, 1.33%)、 中材水泥、 冀东水泥、 金隅股份、 祁连山(11.190, 0.39, 3.61%)、 宁夏建材、 天山股份(12.950, 0.02, 0.15%)、 *ST 青松、 亚泰集团(5.320, 0.02, 0.38%)、金圆股份(12.210, 0.05, 0.41%)、 西藏天路、 中国建材、 华润水泥、 山水水泥、西部水泥、 中国天瑞水泥、 亚洲水泥、 台泥国际集团、 东吴水泥。 2017 年上半年样本企业销量增长表现弱于行业水平,协同限产保价下龙头企业销量损失高于其他中小企业(京津冀表现尤为明显) ,海螺水泥量增表现继续一枝独秀。 2017 年上半年样本企业水泥销量合计约达 5.4 亿吨(金隅股份并表冀东水泥,剔除冀东水泥销量的重复计算) , 占全国产量比重约 49%,具有较好的行业代表性。 上半年样本企业同比口径(剔除华新水泥收购产能以及去年同期未公布销量企业的影响)销量同比降约 0.9%, 增长表现弱于行业, 协同限产保价下运行规范的龙头企业销量的损失高于其他中小企业。 海螺水泥作为全行业成本优势最强的龙头企业,是限产保价的最大受益者,上半年销量约 1.34 亿吨、同比增约 4.7%,在未有大规模新增产能贡献的龙头中表现一枝独秀;业内另一龙头中国建材上半年销量约 1.3 亿吨、同比降约 3.7%。 控量保价致龙头份额损失表现最明显的是京津冀区域。 上半年金隅股份(已并表冀东水泥)销量约 4583 万吨,合计来看同比销量下滑 13%,其中冀东水泥销量约 2625万吨、同比下滑约 19%。 分区域看,南方企业量增较强,北方企业表现弱势,西藏、宁夏企业增长表现突出。 上半年核心布局华东、中南、西南的水泥企业量增表现较强,如华新内生量增 3.5%、塔牌量增 6.6%、中材水泥量增 3.2%、西南水泥量增 1.2%。 北方企业量增表现弱势,如上半年核心布局东北的北方水泥销量下滑约 20%。 上半年西藏天路、宁夏建材受益于当地较高的需求景气,水泥量增分别约 25.3%、14.8%。 上半年样本企业水泥价格、盈利普遍提涨,京津冀鲁豫水泥企业提涨幅度领先。 样本企业中福建水泥、金隅股份、 *ST 青松未公布 2017 年上半年水泥板块分项收入,在分析样本企业收入表现中予以剔除。 2017 年上半年样本企业水泥熟料合计收入约 1302 亿元,同比增长 30%。 考虑数据的可比性,剔除样本企业中未公布 2016/2017 年上半年水泥收入及销量的企业。可比口径下上半年水泥熟料吨均价约 244 元、同比提升约 56 元,是样本企业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京津冀鲁豫作为受环保高压影响最显著的区域, 政策指引下自律性的供给收缩执行领先,水泥价格提涨幅度领先。上半年中联水泥(核心布局山东、河南)、山水水泥(核心布局山东)、冀东水泥(核心布局京津冀)、天瑞水泥(核心布局河南)均价提涨约 85、 85、 81、 62 元/吨。 区域水泥企业盈利水平显著修复,上半年冀东水泥吨毛利约 69 元、同比提升 49 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西藏天路、祁连山、塔牌集团、海螺水泥、上峰水泥居前,上半年吨毛利分别约 169、 77、 76、 75、 72 元/吨,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约 48、 34、 32、19、 32 元/吨。 ![]() ![]() 1.3A 股水泥企业利润表: Q2 盈利水平恢复至 2011 年以来较高位 A 股上市水泥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海螺盈利规模持续领先。 A 股上市水泥企业 2017 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约 687 亿元,同比增长 35%; 第 2季度收入约 426 亿元,同比增长 34%,连续第 3 个季度收入增速超 30%。 2017 上半年 A 股上市水泥企业合计净利润约 91 亿元,同比增长 291%;第 2 季度盈利约 75 亿元,同比增长 141%。 龙头海螺水泥上半年净利润约 70.6 亿元, 占 A 股上市公司利润比重约 77%。 ![]() A 股水泥企业盈利水平恢复至 2011 年以来较高位。 2017 年上半年 A 股上市水泥企业综合毛利率约 29.0%,同比增约 4.6 个百分点;2017 年 2 季度毛利率同比增约 3.5 个百分点、至约 31.8%。上半年海螺水泥、上峰水泥、同力水泥、祁连山、西藏天路毛利率水平领先, *ST青松(3.830, -0.01, -0.26%)、福建水泥、四川双马、万年青、天山股份落后。从毛利率改善程度来看,冀东水泥、上峰水泥、福建水泥、同力水泥、西藏天路领先,金圆股份、 *ST 青松、万年青落后。 2017 年上半年 A 股水泥企业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降约-1.1、 -1.7、 -1.2个百分点, 2017 年 2 季度 A 股水泥企业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约-1.0、 -1.5、 -0.9 个百分点。 2017 年上半年 A 股上市水泥企业净利率约 13.3%,同比增约 8.7 个百分点; 2017年 2 季度净利率同比增约 7.8 个百分点、至约 17.7%,盈利水平恢复到 2011 年以来的较高位。 ![]() ![]() 1.4A 股水泥企业资产负债表: 产能新增继续缓慢,负债率持续下行 从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指标来看, 产能新增继续缓慢。 2017 年上半年期末 A 股水泥企业固定资产净额约 1530 亿元,同比降约 1.4%, 已连续 5 个季度负增长。 2017 年上半年期末 A 股水泥企业“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约 5.4%, 2015 年以来总体维持在 5%上下。 A 股水泥企业负债率继续下降;海螺水泥资产负债率全行业最低。 2017 年上半年期末 A 股水泥企业资产负债率约 45.6%,同比降约 0.9 个百分点,环比降约 0.9 个百分点(连续 5 个季度环比下降) ; 行业盈利大幅改善, 资本开支未大幅提升, 水泥企业总体逐步去杠杆。 塔牌、海螺资产负债率处于行业最低水平(2017 年上半年期末负债率分别约 26.5%、25.4%); 福建水泥、冀东水泥、中国建材资产负债率分别约 71.1%、73.2%、77.9%,排名居前。 ![]() 1.5A 股水泥企业现金流量表:资本开支维持低位,经营性现金流良好 2017 年上半年 A 股水泥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合计约 41 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017 年上半年 A 股水泥企业经营性现金流约 99 亿元,同比增 14%。 ![]() 2.玻璃: 供需状况良好, 原片盈利显著改善 上半年平板玻璃供需状况良好,价格稳中有升。 2017 年产能增长速度较 2016 年放缓。 2016 年 4 月之后行业结束自发去产能、进入加产能阶段, 2017 年在产产能增长速度较 2016 年放缓,目前在产产能与年初比相差不大、同比增幅约 4~5%。从产量(玻璃行业有库存、产能刚性,产量为近似供给指标)情况来看, 2017 年 1~6 月国内平板玻璃产量约 4.14 亿重箱、同比增约5.8%。 玻璃需求稳中有增。 2017 年 1-6 月全国房屋竣工面积增速(即期玻璃需求指标)约 5.0%,总体增长稳定。 上半年玻璃库存相对需求维持较低水平。 2016 年 4 月份之后的复产产能发挥至今因加权运行时间相对有限、供给增量可控,需求稳中有增,行业库存压力不大, 2017年 6 月末玻璃行业厂家库存约 3355 万重箱、同比略降 0.7%。 上半年全国玻璃含税均价为 74 元/箱,同比上涨 25%。 2017 年上半年主流原片企业盈利提升明显。 2017 年上半年玻璃上市公司合计收入约达 236 亿元,同比增约 48%; 剔除其他业务占比提高的凯盛科技(8.340, 0.03, 0.36%)、三峡新材(10.670, -0.13, -1.20%)后收入增速约 18%,其中主流玻璃厂家旗滨集团(5.300, 0.15, 2.91%)、金晶科技(5.600, 0.22, 4.09%)、 南玻 A、耀皮玻璃(7.080, 0.02, 0.28%)收入同比分别增约16.1%、16.8%、16.9%、8.1%,增长贡献较大。2017年2季度玻璃上市公司合计收入约 126 亿元,同比增约 45.7%;剔除其他业务占比提高的凯盛科技、三峡新材后增速约 16%,其中旗滨集团、金晶科技、南玻 A、耀皮玻璃收入同比分别增约 4.4%、27.9%、16.7%、12.7%。 2017 年上半年玻璃板块净利润合计约 13.1 亿元, 2016 年同期为 7.2 亿元, 同比增长 81%,其中主流玻璃厂家旗滨集团、金晶科技、南玻 A、耀皮玻璃净利润同比分别增 252%、 729%、 -14%、 197%,原片占比高的旗滨、金晶、耀皮的盈利提升显著优于深加工及其他业务占比高的南玻 A。 2017 年 2 季度净利润约达 7.1 亿元,同比增长 63%。 2017 年上半年玻璃板块综合毛利率同比降约 1.9 个百分点、至约 19.5%, 除原片企业外的玻璃企业盈利表现疲弱,国内浮法玻璃原片龙头旗滨集团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约 12.5 个百分点。 2017 年 2 季度玻璃板块毛利率同比降约 2.1 个百分点、至约 19.2%,其中旗滨集团毛利率同比增约 12.4 个百分点、至约 32.6%。 2017 年上半年玻璃板块净利率同比增约 1.0 个百分点、至约 5.5%,其中旗滨集团净利率同比增约 10.2 个百分点、至约 15.3%; 2017 年 2 季度净利率同比增约 0.6个百分点、至约 5.6%,其中旗滨集团净利率同比增约 8.9 个百分点、至约 15.6%。 ![]() ![]() ![]() ![]() A 股玻璃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行、环比稳定,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略有回升。 2017 年上半年末 A 股玻璃企业资产负债率约达 52.8%, 同比下降 2.5 个百分点、环比变化不大。 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指标来看, 新项目有所回升, 2017 年上半年末同比提升1.2 个百分点、至约 20%, 绝对水平偏高(南玻 A、中航三鑫(8.030, 0.02, 0.25%)、金晶科技在建工程绝对量大)。 从在建工程增量来看,贡献主要为旗滨集团(布局深加工)、南玻 A、亚玛顿(24.810, 0.08, 0.32%)。 ![]() 3.玻纤: 供需相对平稳, 高低端产品景气分化 行业供需相对平稳。 2017 上半年年末全国玻纤池窑在产产能较年初增长约 2%,总体来看,供给端增长平稳有序。玻纤纱下游应用领域高度分散,需求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相关性较高,受益于本轮欧美、国内制造业复苏。 高低端产品景气分化。 2016 年~2017 年上半年部分低端玻纤纱品种因需求增长回归平稳、供给增量较大, 价格出现回调; 电子纱、热塑纱等高端纱品种因需求增速较高、新增供给有限, 价格有所提升。 ![]() ![]() ![]() 2017 年上半年高端产品占比高的原纱型企业盈利增长表现较好,板块核心业绩贡献源自中国巨石、中材科技。中国巨石上半年依靠稳健量增下规模经济的持续发挥、产品的高端化、海外产能占比的提升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中材科技的增长主要源自旗下泰山玻纤连续投产大线、产品结构高端化以及厂房搬迁/新线投产等带来的降本增效。 2017 年上半年玻纤上市公司合计收入约达 99 亿元,同比增约 14%,其中国内玻纤纱龙头中国巨石收入同比增约 10%、玻纤纱/风机叶片龙头中材科技收入同比增约18%。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54 亿元,同比降约 3.9%(剔除中材科技并表影响,增速约 13.4%),其中中国巨石收入同比增约 13%、中材科技可比口径下收入同比增约 8%。 2017 年上半年 A 股玻纤企业净利润合计约达 15 亿元,同比增约 27%,其中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净利润分别约 10、 4 亿元,同比分别增约 31%、 41%,长海股份(29.360, -0.35, -1.18%)、九鼎新材(11.180, -0.32, -2.78%)净利润下滑均超 20%。 2017 年 2 季度净利润合计约 8.4 亿元, 同比增约11.7%(剔除中材科技并表影响,增速约 18.3%)。 2017 年上半年玻纤板块综合毛利率同比增约 1.5 个百分点、至约 35.6%,主要贡献源自中国巨石(毛利率同比增约 2.5 个百分点、至约 46.3%)、中材科技(毛利率同比增约 3.0 个百分点、至约 28.9%)的盈利提升。 2017 年 2 季度综合毛利率约 35.7%、同比增约 0.9 个百分点。 2017 年上半年玻纤板块净利率同比增约 1.7 个百分点、至 15.3%,其中中国巨石、中材科技净利率同比分别增约 4.1、 1.4 个百分点,至约 24.8%、 8.8%。 2017 年 2季度净利率同比增约 2.1 个百分点、至约 15.4%,其中中国巨石净利润率约 24.3%、同比提升 3.3 个百分点,中材科技净利率约 10.2%、同比增约 1.8 个百分点。 ![]() ![]() 资产运营健康,负债率继续改善;经营性现金流表现一般;产能建设进展较为有序。 2017 年上半年期末玻纤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约 54.8%,同比降约 1.6 个百分点。 2017 年上半年玻纤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约 17.1 亿元,同比降约 18.4%; 2017年 2 季度经营性现金流约 13.2 亿元,同比减少约 17.2%。 2017 年上半年末“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约 8%,上市龙头企业的产能建设进展较为有序。 ![]() ![]() ![]() 4.管材: 收入回暖,原料成本上行侵蚀盈利,伟星一枝独秀 A 股上市管材企业收入增长继续回暖。 2017 年上半年管材上市公司合计收入约达54 亿元,同比增长约 22%, 其中塑料管企业伟星新材、永高股份(5.200, 0.06, 1.17%)、顾地科技(21.810, 0.00, 0.00%)收入同比增约 20%、 25%、 19%, PCCP 企业除了龙泉股份(9.090, -0.10, -1.09%)收入负增长外, 其他企业如国统股份(24.870, -0.07, -0.28%)、青龙管业(17.680, 0.17, 0.97%)、韩建河山(25.630, -0.22, -0.85%)订单执行加快, 收入增长表现不错。 第 2 季度管材板块收入约 34亿元,同比增长 22%。 管材企业受原材料(PVC、 PP 等化工产品,水泥、钢材等) 价格上涨影响,同时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有时滞,板块利润降幅明显, 家装零售管道龙头伟星新材在增长表现、盈利水平的稳健性上一枝独秀。 2017 年上半年管材板块净利润合计约 2.6 亿元,同比降约 25%; 2017 年 2 季度净利润合计约 2.4 亿元,同比降幅约 21%。 2017 年上半年管材板块净利润负增长主要源自永高股份、青龙管业、龙泉股份的业绩下滑贡献: 永高股份受上游 PVC 涨价影响、成本持续上行, 向下游的成本转嫁有时滞,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48%;青龙管业、龙泉股份等 PCCP 企业受上游水泥、钢材价格上行影响,盈利承压。 家装管道龙头伟星新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约 26.6%、至约 3.1 亿元,是板块盈利的核心来源。伟星新材得益于优秀的成本管理、较强的对渠道及终端客户的定价权,在成本上行期仍能实现稳健的业绩增长。 2017 上半年管材板块综合毛利率同比降约 4.7 个百分点、至约 29.3%,其中伟星新材毛利率降幅最窄、约 0.7 个百分点,永高股份毛利率同比降约 8.3 个百分点,龙泉、国统、青龙毛利率同比分别降约 11.4、 16.1、 3.4 个百分点。 2017 年 2 季度板块综合毛利率同比降约 5.0 个百分点、至约 30.1%。 2017 上半年管材板块净利率同比降约 3.0 个百分点、至约 4.7%,其中伟星新材净利率同比增约 0.9 个百分点、至约 19.6%; 2017 年 2 季度净利率同比降约 3.7 个百分点、至约 6.9%。 ![]() 子板块分化: 塑料管道行业强于 PCCP 行业,后者在成本上行期难盈利。 塑料管道收入增长稳定性强于订单执行驱动的 PCCP。 2017 年上半年塑料管道、PCCP 管道上市企业收入合计分别约 43、 1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2%、 24%; 2017年 2 季度收入分别约 27、 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 24%、 16%。 PCCP 管企业在成本上行期多数为亏损。 2017 年上半年塑管、 PCCP 管上市企业净利润合计分别约 3.8、 -1.2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约 1.8%、 -340.8%; 2017 年 2季度净利润分别约 3.1、 -0.7 亿元,同比分别变动 7.2%、 -1107.2%。 ![]() 5.耐火材料: 受益下游回暖、景气有所好转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下游行业(钢铁、玻璃、水泥等)经营状况显著好转,耐火材料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收入增长、 盈利水平、现金流表现均有所好转。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上市公司合计收入约达 39 亿元,同比增约 11%,其中鲁阳节能(12.860, 0.18, 1.42%)、北京利尔(6.560, 0.29, 4.63%)、濮耐股份(6.820, 0.62, 10.00%)、瑞泰科技(13.910, -0.04, -0.29%)收入同比分别增约 28.8%、 14.2%、 6.7%、3.5%(鲁阳股份的增长一方面来自于陶瓷纤维收入同比增约 23.6%,另一方面来自建筑保温岩棉放量、收入同比增 70%以上)。 第 2 季度耐火材料上市公司收入约21 亿元, 同比增约 14%。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板块净利润合计约 2.3 亿元,同比增约 34%; 第 2 季度净利润合计约 1.2 亿元、同比增约 27%。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板块综合毛利率同比增约 2.0 个百分点、至约 32.0%; 第 2季度毛利率同比增约 1.4 个百分点、至约 31.6%。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板块净利率同比增约 1.0 个百分点、至约 5.9%; 第 2 季度净利率同比增约 0.6 个百分点、至约 5.8%。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板块资产负债率有所回升, 2 季度末资产负债率约 49.3%、同比提升 1.6 个百分点,其中鲁阳节能负债率有所下降,其余 3 家企业均有所回升。 2017 年上半年耐火材料板块经营性现金流约 3.6 亿元、同比增长 152%;第 2 季度经营性现金流约 1.5 亿元、同比下降 11.6%。 ![]() ![]() ![]() ![]() 6.其他建材: 需求回暖、成本上行, 优质龙头转嫁能力较强 其他建材板块多数为地产链条上的材料企业(如混凝土、减水剂、石膏板、防水材 料、集成吊顶、装饰板材、 型材及涂料等) 。 上半年板块受益于地产回暖、需求环境不错,同时上游原材料(如各类化工品、水 泥、煤炭、护面纸、木纹纸) 价格上行压力下企业推动价格提涨, 其他建材整体收入增速很高; 但大部分品类难以完全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利润增速滞后于收入增速。 2017 年上半年其他建材上市公司合计收入约达 351 亿元,同比增约 39%;第 2 季度收入约 214 亿元,同比增长 41%。 2017 年上半年其他建材板块净利润合计约达 23 亿元,同比增约 20%。第 2 季度收入约 19 亿元,同比增 17%。 2017 年上半年其他建材板块综合毛利率同比降约 2.7 个百分点、至约 19.5%,多数企业毛利率同比下降; 第 2 季度毛利率同比降约 3.4 个百分点、至约 20.8%。 2017 年上半年其他建材板块净利率同比降约 1.1 个百分点、至约 6.5%; 第 2 季度净利率同比降约 1.8 个百分点、至约 8.9%。 ![]() 难以完全向下游转嫁成本压力的典型品类有混凝土、减水剂, 上半年龙头企业收入增速表现不错,但净利润却难以增长。 国内商混龙头西部建设(21.540, -0.12, -0.55%)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62 亿元、同比增约 25%, 2017 年 2季度收入约 40 亿元、同比增约 29%。 净利润方面, 2017 年上半年西部建设亏损约1052 万元,去年同期为盈利 7427 万元,上游水泥、砂石等原材料价格的上行难以向下游传导。 减水剂龙头建研集团(13.580, -0.04, -0.29%)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8.2 亿元、同比增约 46%,净利润约 7027万元、同比降约 10%。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4.8 亿元、同比增约 47.0%,净利润约 4862 万元、同比略增 1.1%。 ![]() ![]() 石膏板、 防水材料、 装饰板材、 装饰涂料龙头有一定的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 净利润增速弱于收入, 但总体增长水平不错; 集成吊顶龙头友邦吊顶(53.860, 0.14, 0.26%)净利润增速弱于收入主因其加大费用投入。 石膏板龙头北新建材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46 亿元、 同比增约 26.0%, 净利润约6.9 亿元、同比增约 12.6%;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28 亿元、同比增约 27.4%,净利润约 5.4 亿元、同比增约 13.5%。 防水材料龙头东方雨虹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43 亿元、 同比增约 47.6%,净利润约 4.9 亿元、同比增约 35.6%;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28 亿元、同比增约 48.5%,净利润约 4.1 亿元、同比增约 34.6%。 装饰板龙头兔宝宝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18.3 亿元、同比增约 72.0%,净利润约1.57 亿元、同比增约 60.9%,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11.5 亿元、同比增约 71.3%,净利润约 1.09 亿元、同比增约 43.5%。 建筑装饰涂料龙头三棵树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10 亿元,同比增约 36.6%,净利润约 4038万元、同比增约 18.4%,2017年 2季度收入约 6.7亿元,同比增长 28.0%,净利润约 5321 万元、同比增约 11.1%。 集成吊顶龙头友邦吊顶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2.9 亿元、 同比增约 33.2%,净利润约 6384 万元、同比增约 9.7%,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2.0 亿元、同比增 32.8%,净利润约 4748 万元、同比增约 2.0%。 ![]() ![]() ![]() ![]() ![]() ![]() 其他建材里的非地产产业链细分材料(如滤纸、石英材料等) 龙头受益于下游半导 体、电子、光通讯、光伏等应用需求景气较高,收入、净利润增长表现不错。 国内工业空气过滤滤纸龙头再升科技(15.290, -0.05, -0.33%)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2.17 亿元、 同比增约51.6%,净利润约 4421 万元、同比增约 46.1%,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1.27 亿元、同比增 80.9%,净利润约 2709 万元、同比增约 121.5%。 石英材料龙头菲利华(15.070, -0.20, -1.31%)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2.38 亿元、 同比增约 21.4%,净利润约5323 万元、同比增约 22.0%,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1.45 亿元、同比增 18.4%,净利润约 3797 万元、同比增约 11.5%。 石英材料龙头石英股份(13.790, 0.07, 0.51%) 2017 年上半年收入约 2.56 亿元、 同比增约 23.8%,净利润约 4199 万元、同比增约 28.8%, 2017 年 2 季度收入约 1.45 亿元、同比增 28.5%,净利润约 2708 万元、同比增约 36.9%。 ![]() ![]() 7.风险提示。 基建投资超预期下滑,房地产持续低迷,区域规划推进不达预期。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