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资讯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资讯 > 石化

三国争霸全球LNG市场,亚洲需求是关键

来源:能源杂志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5日 浏览:
摘要:

  3月22日,中石化和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了200万吨/年液化天然气长期购销协议。从2022年起,卡塔尔石油公司将向中国石化每年供应200万吨LNG,为期10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卓表示,与卡塔尔石油公司签署LNG长期协议,是历史首次,意义重大。

  尽管碳中和的呼声已经响彻了全世界,但在全球能源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之前,对于天然气 (尤其是LNG)的需求可能不太会有根本性变化。2021年2月,东北亚LNG的现货价格破纪录地达到了33.6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LNG的全球供需不平衡似乎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根据壳牌在2月公布的LNG年度展望,2020年全球LNG贸易量从3.58亿吨增长到了3.6亿吨。2020年新增LNG产能仅300万吨/年,远低于预期的6000万吨/年,这将会在未来极大地影响LNG市场。

  而麦肯锡的预测更加详尽。根据预测,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强劲的化石燃料,从2020年到2035年,天然气的需求将以每年0.9%的速度增长。同时,液化天然气有望实现更强劲的增长。到2035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这将需要约1亿吨的新增产能,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并弥补现有项目的下降。从2035年到2050年,液化天然气的需求增长将显着放缓至每年仅0.5%,但到2050年仍需要超过2亿吨的新增产能。

  LNG三方争霸

  尽管最新权威数据尚未出台,但根据澳大利亚能源资讯公司EnergyQuest的估计,澳大利亚2020年LNG出口量有望增长120万吨,达到7800万的新高。而卡塔尔的2020年LNG出口量约为7700多万吨。这也就意味着澳大利亚在屈居第二多年之后,终于有机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国。

  无论这个第一的宝座有没有丢失,卡塔尔都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头衔。今年2月,卡塔尔能源部长萨德·阿尔·卡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卡塔尔将投入数十亿美元将LNG产能扩大50%以上,达到每年1.26亿吨,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难以企及的水平。

  而且部长还很自豪的表示,产能扩张的同时卡塔尔还能保持较低的成本。即使油价跌至每桶20美元,卡塔尔的LNG依然保有竞争力。

  面对卡塔尔咄咄逼人的态势,澳大利亚也在努力保持追赶的态势。在经历了2020年资本削减和项目裁撤、暂停之后,澳大利亚的运营商们也加紧了步伐。根据媒体报道,澳大利亚企业陆续公布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天然气开采和LNG液化项目,以保持未来市场的竞争力。

  尽管澳大利亚目前超过8800万吨的年液化能力差不多是全球最高,但如果卡塔尔的投资最终落地,1.26亿吨的液化能力将会把澳大利亚远远甩在身后。

  除了澳大利亚和卡塔尔,LNG出口市场上目前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美国。根据EIA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LNG出口量为66亿立方英尺/天,总计2.4万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高达32%。相比于2014年,美国的LNG出口量增长了上百倍。现在的美国已经是LNG净出口国,而且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已经将俄罗斯甩在身后。

  相比于出口量的变化,美国LNG出口目的地的变化更为重要。2020年亚洲首次取代欧洲成为美国LNG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几乎占到总出口量的近一半。

  争夺亚洲市场

  亚洲超过欧洲重新成为LNG需求增长主力。2020年亚洲LNG新增进口量1033万吨,达到2.57亿吨,比2019年增长4.2%。2019年欧洲市场增长强劲,但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欧洲、北美受疫情影响,天然气需求下降,LNG进口量比2019年分别减少2.9%和31.5%。

  根据壳牌的2021年LNG展望,到2040年,全球对LNG需求将从3.6亿吨增长到7亿吨,而这其中有75%的增长都来自亚洲地区。

  欧洲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正在将化石能源赶出未来欧洲的能源计划。那么目前以欧洲为中心的LNG需求将会更多地向亚洲倾斜。瑞士大宗商品交易商Axpo Solution相关负责人安迪·索默表示:“这一变化与以前的煤炭类似。亚洲一直是煤炭价格的中心,现在天然气市场也正陷入同样的情况。”

  今年1月的极端天气将东北亚地区的LNG现货价格推高到了3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的高点。但仅仅一个月之后,2月26日左右,LNG现货价格就降至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是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降幅超过80%。

  根据壳牌的2021年LNG展望,中国的天然气存储能力约为年消费量的7%,日本约为18%,韩国约为14%,欧洲约为25%。

  更大的需求和更小的库存让中国难以在需求急剧变化的时候对市场及价格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也表现出全球LNG价格更容易被东北亚——尤其是中国市场——左右。

责任编辑:上游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04069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