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信息总网2022年行业十大新闻出炉 |
|||
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 |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3日|||
摘要: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作为权威信息资讯平台,及时发布国家部委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相关协会印发的建材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建材行业热点资讯,为企业提供参考。近日,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从本网2022年发布的建材行业新闻中选出十大新闻予以发布,或提供借鉴、或提供警示,助力建材企业新一年发展。 |
|||
编者按 2022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和各种风险挑战,建材行业凝心聚力、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持续稳定恢复,并在智能化、绿色化、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作为权威信息资讯平台,及时发布国家部委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相关协会印发的建材有关政策文件,以及建材行业热点资讯,为企业提供参考。近日,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从本网2022年发布的建材行业新闻中选出十大新闻予以发布,或提供借鉴、或提供警示,助力建材企业新一年发展。 ★四部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为推动各有关方面科学做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根据《实施指南》,建材行业主要涉及水泥、平板玻璃,以及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据介绍,到2025年,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2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建材行业碳达峰将实施五大重点任务 为切实做好建材行业碳达峰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门联合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提出了强化总量控制、推动原料替代、转换用能结构、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绿色制造五大重点任务。同时明确建材行业碳达峰主要目标为:“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 ★六部门联合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为加快绿色建材生产、认证和推广应用,促进绿色消费,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下发通知,联合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据悉,本次活动以“绿色建材进万家美好生活共创建”为主题,活动时间为2022年3月—12月。 根据通知,按照部门指导、市场主导、试点先行原则,2022年将选择5个左右试点地区开展活动,有意愿的地区可依据通知要求形成工作方案,向指导部门提出申请。参与活动的产品原则上应为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具体获证产品清单和企业名录由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技术委员会另行发布,供试点地区参考。试点地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清单名录,对于未获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的产品,试点地区应明确产品技术要求,确保产品符合要求。对于符合认证条件的产品,各地区应加快开展认证活动。 ★《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实施意见》发布 为共同推动建材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印发《建材工业“十四五发展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建材工业形成与保障国民经济建设、满足人民高质量建材需求相适应的良性发展新格局;行业全面实现碳达峰水泥等行业在2023 年前率先达峰,水泥等主要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初步形成,生态宜业成为行业主流价值观,水泥、玻璃等主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六零”示范工厂建设在主要领域取得突破;主要产业落后技术、低效产能基本淘汰,能效基准水平以下项目全部清零;关键材料、技术装备短板有效解决,氢能利用等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示范应用取得实质进展;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数字化、网络化制造普遍实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行业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初步建立。 ★《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发布 为促进建材工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推动建材工业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在智能制造发展过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 《指南》明确,到 2025 年,建立较为完善的建材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制定不少于 40 项相关标准;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较完善;其他细分领域智能工厂标准全面覆盖,重点智能服务、智能赋能技术、集成互联标准有所覆盖;实现智能制造标准在行业广泛应用。 ★全国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行动全面启动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指导并委托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召开的“全国建筑材料行业碳达峰推进大会”在业内外的共同期待中如期举行。从率先发出提前实现碳达峰的倡议,到首次发布碳排放相关报告,再到发布《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建材行业一直走在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的前列。 此次大会的召开,是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全行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对《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也是对建材行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总动员,不仅标志着建材行业碳达峰行动正式全面启动,也拉开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的序幕,对相关领域开展碳达峰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二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揭榜单位公布 为引导建材行业科技创新面向建材科技国际前沿、面向建材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与行业的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促进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先进、可靠,支撑行业绿色低碳安全高质量发展,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创立了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围绕建材行业未来“六零”示范工厂建设、工艺流程再造以及关键无机非新材料与零部件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先进等,创新性地提出了第二批“揭榜挂帅”攻关方向,发布了第二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20个项目榜单,得到行业内外有关企业和单位的积极响应。 在各相关单位揭榜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和对接沟通落实,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研究决定,同意由39个研发团队承担第二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并支持多个团队揭榜同一个攻关任务形成“赛马”机制。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成立 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成立暨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成立大会在安徽蚌埠隆重举行。据介绍,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依托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组建,目前汇聚了80家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生产企业,形成了玻璃新材料的全产业链和创新链覆盖,在2020年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评估中获唯一优秀等次。 下一步,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将重点围绕信息显示玻璃、新能源玻璃、节能环保玻璃、特种玻璃等方向,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及行业公共服务等创新能力建设,助推我国玻璃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多条建材生产线实现世界首创 世界首条水泥窑尾气吸碳制砖生产线在华新水泥武穴工业园基地成功运行。这条生产线由公司与湖南大学联合研发,是世界首条利用水泥窑尾烟气生产混凝土制品的生产线。该技术将水泥窑尾气制品化,采用水泥窑尾烟气吸碳养护工艺取代传统粘土烧成制砖和混凝土灰砂砖工艺,解决了资源消耗、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以“二氧化碳传输-碳化养护-温度-后续水化”协同效应理论,开发出了水泥产业链上碳中和的技术。 广东佛山仙湖实验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球首块零碳纯氨燃料烧制的绿色瓷砖。经欧神诺研发中心测试,该成品瓷砖性能均高于国家标准。经在场的第三方环评机构现场测试,窑炉尾气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这个成果第一次验证了陶瓷行业未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技术工业化的现实可行性,对行业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实施垄断行为!陕西省水泥协会及13家水泥企业被处罚4.51亿元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陕西省水泥协会组织13家水泥企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案行政处罚决定书。 根据处罚决定书,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指导下,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陕西省水泥协会组织尧柏特种水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金隅冀东水泥经贸有限公司、冀东海德堡(泾阳)水泥有限公司、冀东海德堡(扶风)水泥有限公司、陕西声威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铜川声威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生态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礼泉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乾县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铜川凤凰建材有限公司、宝鸡市众喜金陵河水泥有限公司、宝鸡众喜凤凰山水泥有限公司和千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13家水泥企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共处罚款约4.51亿元。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