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冯晨晖:水泥企业间的竞争将演变成产业链效率间的竞争 |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摘要:
|
|||
在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企业的嗅觉是敏锐的,当前国内一些水泥企业龙头,诸如华润水泥、冀东水泥、金隅、塔牌、吉林亚泰、华新水泥等都已经在砂石骨料、混凝土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对于这一现状,盛高咨询机构水泥及混凝土产业战略发展专家冯晨晖接受中国水泥网采访时强调,企业间的竞争已不是单纯产品层面的竞争,也不是行业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效率间的竞争。他认为,水泥行业向全产业链发展是未来水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就目前全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水泥企业向上、下游拓展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少水泥企业在实施拓展之初就遭遇到了瓶颈。对于正在做产业链延伸的企业,冯晨晖提出了几点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第一,要控制大规模并购过程中扩张的风险。在整个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盈利能力并不好的背景下,一部分水泥企业由于大规模地并购扩张带来大规模的投资,外加企业运营投资,这种资本大量的支付会显著地提升资产负债率,然而资产负债率的提升不利于企业的健康运营。第二,解决好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协同的问题。冯晨晖指出,现在很多企业在产业链延伸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是不足够的。他认为,真正的协同是要让产业链整体价值发挥最大化作用。第三,提升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管理的精细化。冯晨晖表示,当前很多水泥企业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理念,即并购和资本运作很重要,管理不重要。殊不知,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下,强化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降本增效。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水泥企业就要在提升成本控制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及质量等方面下功夫。 水泥企业在进入商混、砂石骨料行业,实现多元化发展后,在管理方面还需注意哪些问题?对此,冯晨晖认为,水泥、混凝土行业产能过剩,很多企业纷纷进行整合和产业链延伸,进入细分领域,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管理特征与规律。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的企业来讲,迅速地了解和掌握新进入行业的管理规律并把它落实到整个集团的管理十分重要。近几年,有部分水泥企业想在商品混凝土行业里提升管理水平,但绝大多数企业做得不够好。其中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所有的人都具有思维惯性,做惯了水泥的人对于商品混凝土的管理不明白,习惯于用水泥的想法去指导混凝土的管理,这是思维惯性所在。因此,改变思维是当前企业发展产业链延伸的关键。其次,如何有效使用新延伸产业链里的管理人员,并把他们提到相应的管理岗位上,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也是需要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冯晨晖希望,水泥企业在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来自混凝土和砂石骨料领域里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水泥企业进军砂石骨料、混凝土行业尽管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可行的发展突破方向,但是在水泥企业进军该两大行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市场情况、经验模式、行业标准等问题都需要注重。 为了有效推动中国水泥行业产业链延伸,提高水泥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帮助水泥企业尽快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由中国水泥网主办、中联重科特别主办的“2013中国水泥发展论坛”明天将在长沙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水泥产业延伸发展”为主题,邀请行业领导、专家、企业家,重点围绕水泥企业延伸产业链,探讨分析混凝土、砂石骨料、水泥制品等相关产业的当前生态环境与未来发展前景。冯晨晖作为水泥及混凝土产业战略发展的专家届时将出席会议,并为与会嘉宾带来《有效提升水泥企业的产业链竞争力》的精彩报告,敬请期待! |
|||
|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