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玻璃

您当前所在位置:

气凝胶复合玻璃!航天乌江科技推动超临界流体装备国际化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撰稿人: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7日 浏览:
摘要:

12月24日,记者从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创新,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气凝胶应用领域的扩展,并取得了显著的先进成果。

  12月24日,记者从贵州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天乌江)获悉,航天乌江公司坚持不懈地进行科技创新,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气凝胶应用领域的扩展,并取得了显著的先进成果。

  科技攻关打破垄断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但确实有一块玻璃能够做到防火、保温、隔音、节能,还能让光线透过来。

  这种神奇的材料叫做“气凝胶复合玻璃”。气凝胶,一种纳米级别的多孔材料,轻巧如羽毛,却拥有出色的性能。航天乌江公司运用这项技术,在国内取得了领先地位,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这一技术领域的垄断局面。

  航天乌江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的研发,拥有180多项专利,是国内该领域的佼佼者。这项技术正是制造气凝胶复合玻璃的核心。

  早在2011年,航天乌江就开始了对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客户的需求激发了他们发现新的市场机会。

  为了攻克气凝胶复合玻璃的技术难题,航天乌江将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主要方向:一是研发能透光的气凝胶复合玻璃,二是生产透明的气凝胶复合玻璃,三是设计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气凝胶复合玻璃装备。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突破了16项关键技术,包括防止气凝胶颗粒沉降、实现大尺寸透明气凝胶板的一体成型,以及超临界干燥技术,这些都使得原本易碎、易卷曲的气凝胶材料变得更加坚固耐用。

  2020年,公司正式启动了气凝胶复合玻璃制备技术及工业化应用研究项目,经过三年的技术攻关,成功解决了材料易碎、易卷曲等问题。

在“创客中国”贵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中,航天乌江凭借气凝胶复合玻璃技术荣获二等奖,并入选全国500强。

  加强研发实现“双碳”

  超临界流体技术,被誉为全球最绿色、最环保的技术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从食品加工扩展到环保型领域,如印染、发泡、喷涂等,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航天乌江作为国内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先行者,自1998年生产第一套设备以来,一直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加强研发和合作,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公司利用超临界干燥技术生产的系列产品,如玻璃纤维气凝胶毡等,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满足了我国军民领域的需求,并为推动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贡献。

  接下来,航天乌江计划与国内同行和高校合作,制定首个气凝胶复合玻璃的国家标准,并建立国内首个产业化基地。

  目前,航天乌江公司已成功与多家原材料供应商以及本地的玻璃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气凝胶复合玻璃技术的发展。公司正致力于进一步拓展和优化下游产业链,通过加强与各环节合作伙伴的协同作用,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航天乌江还在积极采取措施,以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构建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贡献力量。

  借助机遇闯世界

  在遵义市汇川区,航天乌江公司生产的超临界萃取设备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占据了超过70%的份额,还出口到了包括突尼斯、保加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他们还建立了国内首个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的研究中心。

  这种设备其实是一种高科技的提取工具,它能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通过物理方法提取植物精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绿色的提取技术之一。它能够精确控制提取过程,保证提取的产品既纯净又环保,营养成分也不流失。目前,公司的产品线齐全,从小型到超大型设备一应俱全,已向国内外200多家客户提供了300多套设备。

  “我们公司坚持走‘产学研’融合发展道路,通过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填补了国内高效连续萃取技术、高效热回收技术、自动装卸料技术等超临界流体技术领域的空白,现在,我们把超临界装备做到了国产化,在成本控制和节能降耗等方面也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航天乌江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公司正持续构建以超临界流体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也将把“贵州造”超临界流体成套装备更多地推向国际,推动更多的国际合作共赢。(本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褚赞赞
分享文章到:
0
浏览次数:
】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京ICP证040699号-1
因特网信息服务:电信业务审批[2004]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0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9990号
中科汇联承办,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portal门户,舆情监测,搜索引擎,政府门户,信息公开,电子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