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纯碱价格走高日用玻璃面临能源成本困境 |
|||
来源:消费日报 |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摘要:
|
|||
据中国日用玻璃协会对2010年全行业能源利用水平的考察统计,国内日用玻璃企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德国只有六家玻璃瓶企业,产量都在200万吨。而国内规模以上玻璃瓶企业有500多家,企业规模小,生产效率低。 目前,国内玻璃瓶生产企业多是产能在10万吨以下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是“一炉两线”或“一炉四线”,而美国的一家企业年产量180万吨,“一炉十九线”。另外,发达国家的玻璃企业已经全部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而国内不少企业还使用煤炭为燃料。 “随着近期世界主要产油国出现动荡局势,石油价格已明显走高,同时玻璃的主要原料纯碱价格也在上调,这对下游玻璃制品企业来说是不小的压力。”日用玻璃协会秘书长刘建平表示。 3月份以来,重油价格逐步上涨,华北石化重油价格4150元/吨,同增7.8%,环增9.2%;纯碱的价格高位回落,华东重质纯碱1800元/吨,同增12.1%,环降21.7%;煤炭价格稳定。 作为基础化工原料,纯碱下游应用广泛,主要的用途有玻璃、洗涤剂、氧化铝、化工等领域,其中玻璃行业的消费量占到了近一半,日用玻璃生产企业正面临着成本大幅增加的严峻压力和挑战。 为了应对能源及原料成本高涨的局面,国内玻璃制品企业纷纷加紧技术改造,从能源替代、原料替代上做文章。 在能源替代方面,目前已有56%的规模以上企业使用天然气作为窑炉能源,而煤炭因为高污染正被淘汰。 在原料替代方面,近年来锂瓷石在玻璃与搪瓷行业已广泛使用。如广东的华兴玻璃有限公司、萍乡东方医药玻璃厂、湖口蓝天玻璃厂、山东药玻、坪上玻璃、兖州浩鑫玻璃制品公司等。 据悉,在低碱玻璃中,引入少量含锂的矿物原料,能明显降低熔制温度和提高玻璃出料率。 “虽然能源替代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行业整体仍以煤炭为主,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今天,企业应该及早准备,在技术和设备上进行更新。尤其是最近日用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出台以后,国家对日用玻璃的发展方向有了明确指导,一旦企业无法达到要求,将会被淘汰出局。”刘建平秘书长表示。 |
|||
|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文本、图片、LOGO、创意等版权归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无意在本网发布,请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本网经核实后可立即将其撤除。 |